2016年4月5日晚19点,外语楼207,福建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翻译室主任、省译协秘书长沈子灵副译审做了“闽派翻译与时政翻译实践认知”的讲座,讲座时间近两个小时。讲座由mk体育官网副院长黄文溥教授主持,院长黄小萍教授,前院长陈道明教授,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所长侯国金教授,翻译研究中心主任陈历明教授,刘镇清副教授,翻译学博士吴国向副教授以及其他任课老师,14、15级研究生,15级翻译系学生以及对翻译感兴趣的学生参加了本次讲座。
黄文溥副院长首先介绍了沈子灵主任。讲座开始之前,沈主任谦虚地说道:“不敢说是讲座,只能说是交流。在场的都是翻译工作者和爱好者。”其谦逊之处值得我们学习。学术本就无止境,应该放低自己,常怀一颗多向别人学习之心。
沈主任认为,“闽派翻译”是广义闽学的一部分,其概念的提出是基于福建文化工程建设。他详细介绍了“闽派翻译”的提出及其历史渊源和学术延承,强调“闽派翻译”的现实意义是正当其时,既是福建文化工程的内在需要更是国家发展、民族复兴的外部要求。同时,沈主任也指明了过去和现在的情形不同,需要重新认识。对于时政翻译,沈主任提出了翻译实践的三条标准:听得懂;能入耳;不被动。在讲座中,沈主任列举了很多中译英和英译中的例子,说明在翻译实践中这三条标准的重要性,指出时政翻译中容易犯的错误及改正的方法。
讲座即将结束之际,沈主任指出,翻译的目的是为了沟通,但是有误解的沟通不能说是有效的沟通。当今时代的任务是传播中国声音;讲清中国故事;提升软实力。沈主任就信达雅总结了自己的认识:信:对“意”的忠实(而不是对字词、句子的忠实);达:达意、达人(把意思表达出来,让人达到它的心灵);雅:顺、美(顺才能说的上雅)。
最后,黄文溥副院长总结了该讲座。沈主任与现场师生亲切互动,回答了师生的各种翻译问题,介绍了福建省政府对翻译工作的重视和后续计划,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。
(以上文字出自鄂冶猴哥的博客,有修改删减之处)